道中咏怀奉寄利州冯允南使君

交印夔人国,分襟汴水堤。
十年难会合,一梦顿乖暌。
官序潘生拙,诗文庾信齐。
诸公多汲引,宪府屡提携。
不肯乘骢马,那能出宝鸡。
安恬轻世味,洒落见天倪。
照物聪明决,为邦闻望跻。
笑谈清岸狱,暇豫劝耕犁。
不忍为钩距,何尝设町畦。
燕堂传夜烛,游毂碾春泥。
众服题鹦鹉,畴将食駃騠。
草黄思隼击,梧碧值鸾栖。
欲问无来使,开编有旧题。
君方安玉垒,予亦远金闺。
地隔江波阔,书传鸟翼稽。
岂知双鬓白,相见两当西。
内顾微他技,殊私牧远黎。
辞亲愁不断,叱驭意空迷。
吴苑飞云杳,春城北斗低。
南山千里雪,剑阁万盘溪。
夜宿星边驿,朝行石上溪。
深疑窥地轴,高骇蹑天梯。
看岫时攲帽,听泉或杖藜。
萧萧黄叶下,袅袅冷猿啼。
蜀道无艰险,人心漫惨悽。
永怀持从⑴橐,遥想缀朝圭。
直北瞻天日,征西叠鼓鼙。
相期郡斋冷,清话看挥犀(《宋诗拾遗》卷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写给好友冯允南的一封深情"信",用旅途见闻串联起人生感慨,展现了真挚友情和文人风骨。全诗可分四个部分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洒落见天倪")是回忆杀。诗人用"交印""分襟"等动作描写,像电影闪回般重现十年前与好友分别的场景。提到自己像潘岳一样不擅长官场周旋,但像庾信一样能写诗文,暗示自己更看重文人本色而非仕途。

第二部分("照物聪明决"到"游毂碾春泥")像一组官场纪录片镜头:白天判案劝农展现精明干练,夜晚烛光下读书显文人本色。"不忍为钩距"等句用拒绝官场潜规则的细节,塑造了一位清廉又有生活情趣的官员形象。

第三部分("众服题鹦鹉"到"春城北斗低")最动人。诗人像发微信朋友圈般分享旅途见闻:看到黄草想念猎鹰,遇见梧桐幻想凤凰,打开旧书发现好友题字。用"双鬓白"的细节道出岁月无情,而"地隔江波阔"的比喻让距离感变得可视化。

最后部分("南山千里雪"到结尾)是行走的vlog。诗人记录蜀道实况:夜宿驿站、踏溪而行,把陡峭山路比作"天梯",黄叶与猿声制造寂寞氛围。但突然转折说"蜀道无艰险,人心漫惨悽",点明真正艰难的是人心。结尾想象与好友煮茶夜话的温馨画面,冲淡了全诗的沧桑感。

全诗妙在把公文式的寄赠诗写成私人日记,用"十年对比挑战"(十年前分别vs如今重逢)的叙事手法,穿插"为官清廉""文人傲骨"的人设塑造,最后回归到"友情最珍贵"的主题。那些比喻如"地轴""天梯",今天看来就像用无人机航拍蜀道,画面感极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