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神秀楼追和忠定公韵
维芘地南楼,废兴端有时。
昔我忠定公,楼成旋西归。
拜厅惭匪肖,易麾繇好溪。
循环六十载,乌兔惊梭飞。
吁嗟古雉堞,巨浸堕藩篱。
陶甓既还旧,更创如获期。
岁事喜中稔,度材授工师。
非敢侈轮奂,聊尔遵先规。
江山殿图画,栏槛倚晴晖。
肯堂久在念,今我身则夷。
辽鹤去不返,遗墨犹淋淳。
一时胜继躅,警和前人词。
斯楼傥不朽,庶慰蒸相悲。
昔我忠定公,楼成旋西归。
拜厅惭匪肖,易麾繇好溪。
循环六十载,乌兔惊梭飞。
吁嗟古雉堞,巨浸堕藩篱。
陶甓既还旧,更创如获期。
岁事喜中稔,度材授工师。
非敢侈轮奂,聊尔遵先规。
江山殿图画,栏槛倚晴晖。
肯堂久在念,今我身则夷。
辽鹤去不返,遗墨犹淋淳。
一时胜继躅,警和前人词。
斯楼傥不朽,庶慰蒸相悲。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重建一座叫"神秀楼"的建筑时,触景生情怀念先人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建筑背后的时光故事
诗里说这座楼60年间经历了"建起来-荒废-重建"的过程。就像我们现在看到老房子拆迁重建一样,作者用"乌兔惊梭飞"(太阳月亮像梭子一样飞快穿梭)来形容时间流逝之快。最动人的是提到当年建楼的"忠定公"刚建好楼就去世了,如今重建时还能看到他留下的墨迹,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特别戳心。
2. 重建的初心
作者强调重建不是要搞得多豪华("非敢侈轮奂"),而是为了遵循先人规矩。就像现在有人修复祖宅,重点不在于装得多漂亮,而是要保留家族记忆。诗中"岁事喜中稔"(庄稼收成好)的细节,说明这是趁着年景好时做的有意义的事。
3. 睹物思人的深情
最后几句特别打动人,作者说站在新楼上看着如画的江山("江山殿图画"),阳光照在栏杆上("栏槛倚晴晖"),心里想着先人就像飞走的仙鹤永不回来,但通过重建这座楼,仿佛能安慰那些思念先人的人们("庶慰蒸相悲")。这种通过建筑寄托思念的情感,就像我们现在看到长辈留下的老物件会想起他们一样。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把一座楼的变迁史写得充满人情味,最精彩的是把建筑当作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让冷冰冰的砖瓦有了温暖的记忆温度。
赵必愿
(?—1249)饶州馀干人,字立夫。赵崇宪子。宁宗嘉定七年进士。知崇安县,兴学校,行义役,革弊政,上下称便。历知全、处、台等州,所至拨仓谷救荒,政绩大著。理宗端平间,迁太府寺丞、右司郎中等职。累迁权户部尚书,以直言迕宰臣论罢。淳祐五年,起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平易近民,忠信勤政,尤留意武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