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然洒脱的禅僧形象,充满自由随性的生活趣味。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自在的行脚画面
前四句像一组动态镜头:秋风吹拂中,禅僧凭兴致漫游,甩着手臂随意行走,南北州县都是他的道场。"飕飕"的风声和"悠悠"的心境形成奇妙呼应,展现出行走时的轻松快意。
2. 充满禅机的生活细节
"相头买帽"是量着头型选帽子,"看楼本楼"指看见楼房就是楼房本身——这两个日常场景暗含禅宗"随物应机"的智慧。就像现代人说的"该怎样就怎样",不刻意修饰也不过度思考。
3. 收放自如的境界
最后两句揭示禅者的特殊视角:只有真正懂他的人,才能领会这种"虎头虎尾一时收"的功夫。这就像把猛虎的威势瞬间收敛,比喻禅僧既能豪放不羁,又能随时回归平常心的本事。
全诗妙在用买菜、逛街这些生活小事,展现禅者"该玩时尽情玩,该收心时立刻收"的洒脱境界。就像现代社会里那些既能认真工作、又会享受生活的人,在寻常日子里活出了不寻常的潇洒。
释崇岳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於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於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於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历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乾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於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隐,命为首座。不久出世於平江府阳山澄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为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隐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众。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