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荒凉萧瑟的秋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故国沦亡的悲痛和无奈。
前两句写景:原野空旷,天空高远,树叶稀疏;河水清澈,沙滩洁白,鸟儿互相呼唤。看似宁静的秋景,却暗含凄凉。
中间四句转入抒情:处处都是军营和胡人的音乐,每个村庄都能听到鬼哭,月亮孤独地挂在天上。诗人站在新亭眺望,山河已经变了模样;想到故国,连做梦都感到伤心。这里用"汉月孤"暗示国家灭亡后的孤独感,"鬼哭"渲染战乱带来的恐怖氛围。
最后两句写现状:菊花要开了,诗人却卧病在床;可怜家门前的路已经长满荒草。这里"三径荒芜"既是实写家门冷落,也暗喻国家衰败、人才离散。
全诗通过秋景起兴,将个人病痛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用"鸟相呼"反衬人的孤独,用"黄菊欲开"反衬自己无法赏花的遗憾,层层递进地表达了深沉的亡国之痛。语言看似平淡,实则字字血泪,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