惘然得句

过去春光兴已非,萧然环堵闭柴扉。
蓬蒿径野辞车入,风雨天寒断鸟飞。
薄醉未成重贳酒,落花时下更沾衣。
此中寂寂原忘世,莫怪京书到更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居乡野、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字里行间透露出淡淡的寂寞与释然。

前两句写现实处境:春天已过,往日的热闹兴致消散,只剩简陋的屋子紧闭着柴门。这里用"春光兴已非"暗示人生境遇的变化,柴门紧闭的意象传递出自我封闭的状态。

中间四句用具体画面强化孤独感:门前野草丛生已无车马到访,风雨中连鸟儿都不见踪影;想借酒消愁却连微醺都难达到,看落花飘零反而沾了满身。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物质匮乏(无钱买酒)、人际断绝(无客来访)的生活场景,而"落花沾衣"的描写尤其巧妙,把无形的惆怅化作了可见的画面。

最后两句点明心境:这种寂静生活本就是为了忘记世俗,所以别怪京城来信越来越少。这里表面是解释原因,实则透露出一种自我安慰——与其说是被世人遗忘,不如说是主动选择了远离喧嚣。诗人用"莫怪"二字,把孤独转化成了自我选择的结果,让整首诗的格调从哀怨升华成了通透。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它真实呈现了孤独生活的两面性:既有"风雨断鸟飞"的凄清,也有"寂寂原忘世"的洒脱。诗人没有刻意美化隐居生活,而是诚实记录其中的困顿与宁静,这种复杂而真实的情绪,恰恰是每个人都能共鸣的人生体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