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

趁得山间笋蕨春,借厨烹煮自吹薪。
倩谁分我杯羹去,寄与中朝食肉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野之人自得其乐的生活场景,同时暗含对权贵的讽刺,语言质朴却意味深长。

前两句"趁得山间笋蕨春,借厨烹煮自吹薪"像一幅山居生活画:春天在山里采到鲜嫩的笋和蕨菜,借个厨房自己生火做饭。这里用"吹薪"(吹火)这个细节,生动表现了远离尘嚣的朴素生活。

后两句"倩谁分我杯羹去,寄与中朝食肉人"突然转折:想找人把这碗野菜汤送给朝廷里那些天天吃肉的达官贵人。"食肉人"指养尊处优的官员,"杯羹"与"食肉"形成强烈对比。诗人表面说想分享,实则暗讽权贵们过着奢侈生活,根本不懂山野的清贫之乐。

全诗妙在:
1. 用"野菜汤"和"大鱼大肉"的对比,不动声色地批评社会不公
2. "自吹薪"的烟火气与"食肉人"的富贵气形成有趣反差
3. 语言像聊天般自然,但每个词都精心选择,比如"倩谁"(请谁)带着调侃语气

就像现代人拍个"野菜便当"发朋友圈说"想送给天天吃米其林的大佬们",既有生活趣味,又暗藏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