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登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自然野趣和人生感悟。
开头两句写登山实景:清晨抓着藤萝攀爬云雾缭绕的山岭,寒风吹着飞溅的山泉打湿了衣衫。这里用"扪萝""踏岭云"等动作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登山的艰辛与乐趣。
三四句写登高远眺的震撼:站在接近云端的高度俯瞰,整座城池变得像几点尘埃那么渺小。这种视角转换既展现了山势之高,也暗含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五六句转向山间细节:古树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山鸟的鸣叫似乎也在嫌弃打扰清净的游人。这里用拟人手法写鸟"厌游人",巧妙反衬出山林的幽静宜人。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想到明年就要去福建做官,暗示这是难得的闲游机会,更期待来年春天能再看满山桃花。这种对未来的期待,让整首诗的意境从清冷的山景转向温暖的春色,留下余韵。
全诗就像一组动态的登山vlog,既有艰辛攀爬的特写,又有俯瞰全景的航拍,还有山间细节的特写,最后以对未来的期待收尾,层次丰富又充满生活气息。诗人通过这次登山,既享受了自然之美,也获得了心灵的放松和感悟。
陈洙
(1013—1061)宋建州建阳人,字思道。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殿中侍御史。嘉祐六年上疏助司马光乞早建储嗣,曰:陛下以臣怀异日之图,莫若杀臣之身,用臣之言。疏方上,即饮药以卒。奏下,大计遂定。仁宗闻洙死,赐钱十万。有《春秋索隐论》、《御史奏疏》及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