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人宋衍蚤孤母去力学取科第遂获见母盖自蜀至许六千馀里声迹不至逾二十年感叹兹事以送其归

绿槐染衣芦作鞭,朝骑骏马下九天。
人为君荣君未喜,我家剑南亲万里。
四岁儿啼母不知,肺肝欲裂悲语谁。
不如读书期有立,可以藉手荣吾慈。
白云怅望天一方,颍水之北嵩之阳。
君王一日亲试策,阿兰不愿尚书郎。
里门下马人争看,对泣相持行路叹。
版舆归侍锦江头,戏彩重偿龀与丱。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述蜀人宋衍努力求学并最终取得科第的诗歌。整首诗充满着深沉的情感和深远的寓意,以下是现代语言的分析:

诗歌一开始,“绿槐染衣芦作鞭”,描绘了主人公身着绿色的官服,以芦草为马鞭,形象鲜明地展现了他骑着骏马开始科举旅程的画面。他朝着科举的目标努力前进,仿佛从九天之下跃马而来。

接下来,“人为君荣君未喜”,人们以为他会因为荣誉而喜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因为在他心中,“我家剑南亲万里”,远在剑南(四川)的母亲是他心中最深的牵挂。这里展示了主人公对荣誉的淡泊和对家庭的深厚感情。

然后,诗中提到他四岁时的儿子在哭泣,母亲并不知道,他内心痛苦至极却无人理解。这种痛苦和无奈促使他更加努力地读书,期待有所成就,以此荣耀母亲。这种情感转变,展示了主人公深深的孝心和责任感。

“白云怅望天一方,颍水之北嵩之阳”,描绘了他遥望家乡,思念母亲的情感。他在科举的道路上不断努力,而他的家就在颍水之北、嵩山之南,距离很远。

终于,“君王一日亲试策”,他通过努力获得了君王的青睐,取得了科第。然而,“阿兰不愿尚书郎”,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一个尚书郎,他的心愿是能让母亲感到骄傲。

最后,“里门下马人争看”,他回到家乡,人们争相观看他的风采。他带着科第的荣誉回到家乡,侍奉母亲,“版舆归侍锦江头”,展现了他深深的孝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戏彩重偿龀与丱”,意为他的行为像小孩子一样让母亲开心,补偿了他早年无法陪伴母亲的遗憾。

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努力求学、取得科第并回报母亲的历程,展现了他的责任感、孝心和对家庭的深厚感情。同时,也传达出无论身处何地,对家人的思念和责任感始终不变的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