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桂树和春风的关系,隐喻了人生际遇与命运无常的道理。
开头四句用桂树长在高崖上、被春风吹拂却不开花的画面,说明桂树不开花是自身原因,春风对万物都是公平的。这里春风象征机遇,桂树象征怀才不遇的人,暗示机遇对所有人都一样,成败关键在于自身。
中间六句描写都城繁华景象:富家子弟穿着华服、坐着豪车,在歌舞享乐中虚度光阴。诗人用"桃李艳"比喻这些人的风光,与不开花的桂树形成对比,但特意强调"各有时",暗示这种浮华不会长久。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当繁华落尽(秋霜摇落),这些曾经风光的人终将被遗忘。而像桂树这样不随波逐流的人,虽然暂时不被理解,却能保持本真。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批判了当时社会追逐虚名的风气,倡导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诗人用自然景物作比喻,让深刻的道理变得生动易懂,最后"芳芬谁复知"的反问尤其发人深省。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