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老友在江边重逢、追忆往事的场景,充满了岁月流逝的感慨和真挚的友情。
前两句写重逢时的环境:晴朗的江面倒映着新月,烛光映照着幽深的树林。这温馨的景色抚慰着两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明烛深林"这个细节特别动人,仿佛他们用灯火驱散了人生的阴霾。
中间四句是对话内容:他们看着往来的船只,感叹彼此都已白发苍苍;回忆年轻时呼朋唤友的欢乐时光。虽然曾经相隔万里,如今却能在水边促膝长谈。这里"浮云"象征漂泊的岁月,"沧浪"代表眼前的相聚,形成远与近的巧妙对比。
最后两句写分别:歌声停歇,夜深话尽,在刺骨的寒风中依依惜别。北风不仅带来身体的寒冷,更暗示着离别的心酸。一个"倍"字,道出了重逢后的分别比平常更令人伤感。
全诗就像一部微电影:从月下重逢的温馨,到把酒话旧的感慨,再到寒风中的不舍离别。诗人用"白首对青春"的强烈对比,让我们看到时间的力量,也感受到真挚友情能穿越岁月的温暖。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