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养蚕季节的生动场景,展现了劳动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前四句点明了养蚕的时节——清明过后("禁烟"指寒食节禁火习俗),春风轻拂、燕子归来,正是用小雨湿润蚕种("浴蚕")的好时候。这里用"小雨浴蚕天"五个字,就把春日养蚕特有的湿润温暖感写活了。
中间四句用两个生活化画面展现劳动场景:农妇卷起白色衣袖准备干活,在池边认真清洗蚕种。诗人特意用"春衫卷缟袂"这个细节,让人仿佛看到女子们利落干活的姿态。
最后两句巧妙升华:诗人联想到皇宫里也在斋戒祈福,皇后亲自采桑("躬桑"是古代皇后劝农仪式),为百姓做表率。这里通过"深宫"与民间劳作的呼应,展现了上下一心的农耕文化传统。
全诗就像一组镜头:从自然节气转到农家院落,再拉到皇宫全景,用24个字就完成了从具体劳动到文化传统的升华。最妙的是"小雨浴蚕天"这句,把春日养蚕特有的湿润感和忙碌感都浓缩在雨丝里,让人读着就能闻到雨后泥土的芬芳。
楼璹
又名楼璹,字寿玉,又字国器。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生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楼异之子。以父任得官,初为婺州(今浙江金华)幕僚。绍兴三年(1133年)任於潜(今浙江省临安市)县令,深感农夫、蚕妇之辛苦,绘制《耕织图诗》45幅,反映江南农业情况。每图皆配以五言八句诗,书后附有作者孙楼洪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