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在悼念一位名叫陶公的容州官员。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前两句"幕府当年誉四驰,诸公每恨识这迟"说的是陶公生前在官府工作时名声很好,同僚们都遗憾没能早点认识他。就像现在职场中,一个能力强、人品好的同事离职后,大家都会感叹"早知道该多向他学习"。
第二,后两句"长材若肯为时用,世上何官不可为"是诗的核心。意思是像陶公这样有真本事的人,只要愿意发挥才能,什么样的官职都能胜任。这既是对逝者的赞美,也暗含对当时官场的讽刺——很多官员其实德不配位。
整首诗用对比手法:把陶公的才能与普通官员对比,把他生前的贡献与死后人们的怀念对比。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就像现在我们在追悼会上说的"这样的人才走了真是可惜"。诗人通过悼念友人,其实也在表达对官场现状的思考,这种借事抒怀的手法让诗歌更有深度。
罗一龙
罗一龙,进贤(今属江西)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景定中知信丰县。事见清乾隆《信丰县志》卷三、同治《进贤县志》卷一四。今录诗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