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潜溪宋学士祠墓

昭代师臣儒者宗,旅魂奄过百年中。
佳城改卜今玄圃,睿句留题古閟宫。
彷佛草堂栖杜甫,分明石室祀文翁。
后人不尽怀思意,锦水滔滔日夜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对宋代著名学者宋濂(宋学士)的祠堂和墓地的题咏,表达了对这位儒学大家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首联"昭代师臣儒者宗,旅魂奄过百年中":开篇直接点明宋濂是明代(昭代)备受尊崇的儒学宗师,虽然他的灵魂已经离开人世百年,但精神永存。用"师臣"这个称呼,突出了他既是朝廷重臣又是儒学导师的双重身份。

颔联"佳城改卜今玄圃,睿句留题古閟宫":写宋濂的墓地(佳城)如今迁到了风景优美的地方(玄圃),而他生前留下的睿智文章(睿句)仍然保存在古老的祠堂(閟宫)里。这两句通过对比墓地与祠堂,展现了对先贤物质遗迹和精神遗产的双重珍视。

颈联"彷佛草堂栖杜甫,分明石室祀文翁":用两个著名典故作比。把宋濂比作住在草堂的杜甫,说明他像杜甫一样品格高尚;又比作在石室被祭祀的文翁(汉代著名教育家),强调他像文翁一样对教育有重大贡献。这两个比喻生动展现了宋濂作为文人和教育家的双重形象。

尾联"后人不尽怀思意,锦水滔滔日夜东":最后用滔滔东流的锦江水比喻后世对宋濂绵绵不绝的怀念之情。这个比喻非常巧妙,既写出了思念之情的深沉持久,又通过日夜奔流的江水,暗示宋濂的精神就像江水一样永远流传。

全诗通过时空交错的手法,将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人物与景物完美融合,用平实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表达了后世对这位儒学大家的深切缅怀。诗中运用的比喻贴切自然,即使不了解具体历史背景的读者,也能感受到其中真挚的敬仰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