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界上

压脑文书坐得牢,偶然散诞此江皋。
一春冷雨莺花老,十日新晴麻麦高。
鸟迹窎留仓颉字,草香撷出屈平骚。
不知何许缫车动,又送新丝入鬓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在公务繁忙之余,偶然到江边散心的所见所感,充满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

前两句写诗人从繁重公务中抽身,来到江边放松。"压脑文书"形象表现出案牍劳形的压抑感,"偶然散诞"则传递出难得的轻松。这种对比让现代打工人也能感同身受——工作再忙也要适当放松。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自然景物展现季节变化:连绵春雨让春花凋零,久违的晴天使庄稼猛长。诗人观察到鸟爪痕迹像远古文字,闻到青草香联想到屈原的诗篇。这些描写既展现敏锐观察力,又体现文人本色——总能在平凡事物中发现文化意趣。

最后两句最妙:听见缫丝车声,突然意识到时光流逝(新丝喻指新生白发)。这个转折出人意料,把闲适散心瞬间拉回现实焦虑。就像现代人休假时突然想起工作群消息,那种"岁月不饶人"的感慨古今相通。

全诗用日常景物串联起"忙里偷闲-触景生情-感悟时光"的心路历程,语言清新自然。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知识分子特有的敏感——既会为野草芬芳写诗,又难免为鬓角白发焦虑,真实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存状态。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