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飞来寺与友人吴邑侯分别时的感慨,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忧虑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看到公心水月羞,民歌柏柏起南州":用"水月羞"比喻吴邑侯清廉如水的品格,连月亮都自愧不如;"柏柏"是形容百姓歌颂的声音,说明他在南州深得民心。这两句赞美了友人为官正直、深受爱戴。
颔联"日边忧国将成老,郭外行春未尽头":写友人虽然年纪渐长,但忧国忧民的心从未改变;"行春"指巡视春耕,说明他即便在城郊也坚持体察民情。体现了友人勤政爱民的形象。
颈联"又到饥寒愁赤子,忍看琴鹤上孤舟":笔锋一转,写现实困境。"赤子"指百姓,百姓又遭遇饥寒,而友人却要乘着孤舟离去("琴鹤"象征清廉的官员)。表达了作者对民生多艰的痛心,以及不忍与友人分别的复杂心情。
尾联"追随征路无穷意,更借飞来几日游":写虽然前路漫漫,但还是希望能借飞来寺这个清净之地,与友人再多相聚几日。流露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现实的无奈。
全诗通过赞美友人的品德、关心民间疾苦、抒发离别之情三个层次,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诗中既有对清官的称颂,也有对百姓的同情,更有对知交难再的惆怅,情感真挚而厚重。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现实艰难却依然坚持操守的精神,以及朋友间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