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的动人画面,充满了离愁别绪和旅途的苍茫感。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主题:行人(北使)准备启程,送客的人将船靠岸准备告别。这里"去节"和"归舻"都是指远行的装备,暗示着即将分离。
接着诗人用沿途风景烘托离情:这里本是观潮的好地方,现在却成了送别的路口。江水平静无波(浪已息),前路笔直通畅(路不纡),这本该是让人高兴的事,却因离别而显得伤感。
诗中用马嘶鸟鸣来渲染氛围:马厩里的马在嘶鸣,桅杆上的乌鸦在风中啼叫,这些声音更添离别的惆怅。远处的景色也透着孤寂:海天交接处春云缭绕,天边只有一叶孤帆。
最后四句最为动人:雨中离舟渐行渐远,送别的人望着水鸟发呆。诗人确信对方一定会落泪,因为这离别之痛,不止是像杨朱那样多愁善感的人才会体会。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声音刻画,将送别时的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后用"下泪"和"杨朱"的典故,把这种离愁推向了高潮,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古人送别时那种既含蓄又深沉的情感。
阴铿
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约在陈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阴铿的艺术风格同何逊相似,后人并称为“阴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