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雨后傍晚的山野景色,充满宁静而壮美的自然气息。
前两句写春雨过后,鲁地(山东)的田野已遍布春意,汶河因雨水上涨而显得"堆"满河水。这里用"满"和"堆"两个动词,生动表现出春天充沛的生命力。
中间四句聚焦光影变化:浓云的阴影遮不住山川,夕阳的余晖肆意倾洒。诗人登高望远,悠闲地看着月亮从山坡升起。"映不尽"和"射来多"形成对比,展现了大自然光影交错的动态美。
最后两句最有意境:诗人特意打开西北方向的窗户,只为欣赏那高耸险峻的山峰。"郁嵯峨"三字既写山势陡峭,又暗含诗人对雄浑自然的向往之情。一个"爱"字,直接道出诗人沉醉山色的心境。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云、雨、山、月的和谐画面。诗人没有刻意抒情,但通过对光影、地势的细腻观察,自然流露出对春日山野的喜爱,让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