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岩

神功谁所骋,劖凿到穹石。造天千佛青,无地一江碧。

虚界独安立,征途挂今昔。龙门题传讹,石柜咏可绎。

不知何处声,长啸苍崖划。雷雨春倒悬,渊泉夜开坼。

孱蒙质所禀,调御性乃宅。伊余为此县,敢惮凌凫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壮观的千佛岩景观,充满神秘色彩和自然力量。以下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析:

1. 开篇设问,突出鬼斧神工
"神功谁所骋"用疑问句开头,让人思考:是谁用神奇的力量在巨大山石上凿刻出这些佛像?既点明千佛岩的非凡,又暗示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奇迹。

2. 色彩对比,画面震撼
"造天千佛青,无地一江碧"用青色的佛像群和碧绿的江水形成强烈对比。佛像仿佛直达天际,江水则无边无际,画面既有压迫感又有开阔感。

3. 时空交错,虚实结合
"虚界独安立"写佛像超脱尘世的气质,"征途挂今昔"暗示这里既是现实景点,又承载历史。诗人把眼前的实景和时间的虚感巧妙融合。

4. 纠正误解,强调独特性
提到"龙门""石柜"等其他著名石刻可能以讹传讹,但这里的千佛岩真实可考,突出其独特价值。

5. 自然声响,增添神秘
"不知何处声"突然插入的崖间长啸声,配合雷雨倒悬、泉水夜涌的描写,让静态的佛像群充满动态的生命力,仿佛自然在与人类造物对话。

6. 结尾抒怀,敬畏谦卑
最后诗人以地方官身份自述,面对如此神迹,不敢有丝毫轻慢("敢惮凌凫舄"),表达对自然与宗教力量的敬畏。

核心魅力
诗人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先展示视觉奇观(青佛碧江),再加入听觉特效(崖啸雷雨),最后回归内心感悟。全诗既有"大自然的震撼",又有"人类渺小"的思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超越日常的壮美与神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