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去华居厚主簿省题

病夫夜不眠,五鼓始交睫。
懒起比吴蚕,清梦飞庄蝶。
恭承高轩过,不及倒屣接。
惠我百篇诗,珠玑何炜烨。
五言比长城,一望皆危堞。
壮如广陵用,悲似阳关叠。
音韵最清圆,格律尤妥帖。
登坛裨将降,咒水小巫怯。
永嘉富人物,往躅足追蹑。
经术止斋陈,文章水心叶。
林君游其门,早负贤关箧。
乡校设皋比,户外纷屦屧。
科目苦无凭,取舍如渔猎。
人纲多弱翰,上钩希巨鬣。
西廊上奏篇,甲第仅书捷。
低头矮屋中,壮气不萎{上共下尔}。
研朱点周易,修此清净业。
焚香读楚词,时作真行帖。
台府岁举员,求者有挟。
孤士乏梯媒,刚肠羞妇妾。
诸公纵怜才,或被权势劫。
谁能推挽之,士论得换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病中失眠的文人写给朋友林去华的赠诗,通过对比和自嘲,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格律尤妥帖")写自己失眠的状态和收到朋友诗作的感受。诗人说自己像生病的蚕一样辗转难眠,收到朋友寄来的百篇诗作后,觉得这些诗像珍珠般闪耀。他用"五言比长城"形容朋友诗作气势恢宏,用"广陵散""阳关三叠"两个著名古曲比喻诗作的壮美与哀愁,赞美朋友的诗韵律优美、结构严谨。

第二部分("登坛裨将降"到"刚肠羞妇妾")通过对比,突出朋友的才华。先说永嘉(今温州)自古出人才,朋友林去华早年就展露才华,在乡校教书时学生众多。但科举考试像打渔一样难以捉摸,有才华的人(弱翰指毛笔,比喻文人)往往难被选中。朋友虽然考中进士(甲第书捷),却只能在低矮的官舍中压抑壮志,只能研究《周易》、临摹字帖消磨时光。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诗人说官府选拔人才时,有权势的人容易入选,而像朋友这样没有靠山(梯媒指关系门路)的寒门才子,即使有真才实学也难获重用。最后发出感叹:谁能真正帮助这些有才之士,让舆论为他们发声呢?

诗中运用了生动比喻:把科举比作"渔猎",把无权势的文人比作"弱翰"(细毛笔),把权贵比作"巨鬣"(大鱼)。通过"吴蚕""庄蝶"等典故写失眠,用"登坛裨将降"(大将出场)和"咒水小巫怯"(小法师害怕)的对比,突出朋友诗作的高水平。

核心思想是替怀才不遇的朋友发声,揭露科举制度的不公,表达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懑。诗人自己的病弱形象与朋友被压抑的"壮气"形成双重映照,强化了才士困顿的主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