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丁虚江诗卷二首 其一

江以一虚涵万象,人于方寸著千年。
勿实所无空所有,亦知诗法似参禅。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易懂的比喻,揭示了诗歌创作和人生智慧的共通之处。

前两句用"江"和"人心"作对比:江水看似空无一物,却能倒映世间万物;人的方寸之心虽小,却能承载千年智慧。这里告诉我们,真正的包容不在于填满,而在于留白。就像手机内存需要空间才能运行流畅,人心也需要保持"虚"的状态才能容纳更多。

后两句点明核心观点:诗人说写诗就像参禅,关键不是拼命堆砌华丽的辞藻(勿实所无),而是要懂得舍弃(空所有)。就像整理房间,把没用的东西清空,才能让真正重要的东西显现出来。这种创作理念在今天依然适用——无论是写作、设计还是生活,有时候做减法比做加法更重要。

全诗用"江"这个日常意象,把抽象的哲理说得生动形象。它提醒我们:留白不是空白,而是一种更高级的充盈;简单不是贫乏,而是一种更深刻的丰富。这种智慧,对现代人应对信息过载的生活尤其具有启发意义。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