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赵南塘

初开学禁预招延,俄滞周南四十年。
大振文词惊海内,肯将训诂让儒先。
孤忠自许汉遗老,高气直凌唐谪仙。
凤昔览辉今已矣,危楼百尽尚依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一位名叫赵南塘的文人,通过回顾他的一生,表达了对他的才华、品格和遭遇的深切怀念。

1. 开篇回忆: 前两句讲赵南塘年轻时刚赶上朝廷放宽科举限制,本有机会施展抱负,却因种种原因在“周南”(可能指南方某地)蹉跎了四十年。这里用“俄滞”强调时间流逝之快和命运的无奈。

2. 才华与风骨: 三四句夸他的文采轰动全国,却不屑于像传统学者那样死抠字句(“训诂”),而是有自己的创新。这展现了他既有实力又有独立精神。

3. 气节与傲骨: 五六句用两个比喻:他像汉朝的遗民一样忠诚于理想,又像被贬的李白那样傲气冲天。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对比,凸显他既坚守原则又不屈服于现实的形象。

4. 结尾的哀思: 最后两句用“凤凰停歇的辉煌已成过去”比喻他的离世,而“高楼依旧矗立”则暗指他的精神或作品长存。危楼高耸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他生前的孤高和逝后的不朽。

全诗精髓: 通过赵南塘怀才不遇却坚守自我的故事,诗人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也暗含了对时代压抑人才的不满。诗中历史典故的化用(如汉遗老、唐谪仙)让这位文人的形象更加丰满,而凤凰、高楼的比喻则让哀悼之情显得深沉而富有画面感。

方大琮

方大琮(1183-1247),字德润,号铁庵,莆田县(今福建莆田)人。历任南剑州学教授、江西转运司参议官,将乐、永福知县,太府寺丞、右正言、起居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权直舍人院、建宁知府、福建路转运判官。官终广东经略使,卒谥忠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