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

郁郁朱云志不神,上方宝剑欲生尘。
空留折槛旌忠直,左右何赏去佞臣。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汉成帝时期的一位名叫朱云的官员。朱云是一位忠诚正直的人,他希望能够直言劝谏皇帝,但最终却未能如愿。

第一句“郁郁朱云志不神”,意思是朱云内心的志向无比坚定,但他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赏识。这里的“郁郁”形容朱云的志向饱满而未被实现的样子。

第二句“上方宝剑欲生尘”,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皇帝手中的权力和宝剑(象征权威)似乎被遗忘了,变得尘封无用。这里暗示皇帝可能疏于治理,宝剑(权威)也因而失去了其应有的锋芒。

第三句“空留折槛旌忠直”,意思是即使朱云为了表示忠直而折断了栏杆,但最终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表彰。这里强调了朱云的忠诚和正直,但也暗示了他的忠诚并未被赏识,反而可能受到了处罚。

最后一句“左右何赏去佞臣”,意思是皇帝身边的近臣为何不能赏识并驱逐那些奸佞之人。这句话表达了对当时朝堂上不正之风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正直官员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和保护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述朱云的故事,反映了当时朝堂上的不正之风,以及正直忠臣的无奈与困顿。它以朱云为引,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权力的游戏中,忠诚和正直也许并不总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