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东家和西家的不同情况,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价值不同,命运和机会也不同。
东家是做陶器的,他的陶器质量较差,但价格却很高,只卖十块钱,这可能是因为他的作品在市场上受欢迎。这里的“陶苦窳”指的是制作质量较次的陶器,而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大。
西家则是精雕细琢,制作的是非常珍贵的瑚琏(一种古代祭祀用的精美玉器),但即便他等待了三十年,也还没有人买。这里的“瑚琏”比喻非常珍贵而难得的物品。
诗中提到的“材轻信易售,器重良自怜”,意思就是态度谦逊且诚信的人,往往能较快地得到机会;而才华横溢、技艺精湛的人,却因为多年来无人赏识而感到遗憾。
接着,诗人说这样的情况在古今都普遍存在。“世事每如此,古今无不然”,这句话总结了前文,指出社会的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而是普遍规律。
整首诗通过东家和西家的故事,揭示了社会中机遇不均等的现象,并反思了人们对待才华的态度,以及在追求成功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境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