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禄
南山道新雪,落日长林昏。
有客逐獐至,遇盗方杀人。
义愤一以激,众寡宁所论。
箭如饿鸱叫,始各鸟兽奔。
惟余一女子,泣拜不成言。
自恸遭剽劫,分与黄壤亲。
何缘鬼伯手,夺得未绝魂。
却顾此身外,何以酬斯恩。
黄者金满籯,白者麦满囷。
拂衣去弗应,欻越铜人原。
归来掩关卧,饥肠如转轮。
客固饮博徒,作横乡里嗔。
忽焉赴急难,犹谓血气振。
终乃不望报,此足愧缙绅。
三老上其事,颂者万口喧。
县令始亦喜,拟请旌其门。
访诸老博士,谓匪素行纯。
四境多椎埋,况可使上闻。
吾闻为政要,求备不一身。
居上示所向,厥下庶克循。
杀一警且百,举善远不仁。
俗吏乃罔识,安议惟摇唇。
作诗待询采,直质不没真。
此客曰靳禄,栎阳村中民。
有客逐獐至,遇盗方杀人。
义愤一以激,众寡宁所论。
箭如饿鸱叫,始各鸟兽奔。
惟余一女子,泣拜不成言。
自恸遭剽劫,分与黄壤亲。
何缘鬼伯手,夺得未绝魂。
却顾此身外,何以酬斯恩。
黄者金满籯,白者麦满囷。
拂衣去弗应,欻越铜人原。
归来掩关卧,饥肠如转轮。
客固饮博徒,作横乡里嗔。
忽焉赴急难,犹谓血气振。
终乃不望报,此足愧缙绅。
三老上其事,颂者万口喧。
县令始亦喜,拟请旌其门。
访诸老博士,谓匪素行纯。
四境多椎埋,况可使上闻。
吾闻为政要,求备不一身。
居上示所向,厥下庶克循。
杀一警且百,举善远不仁。
俗吏乃罔识,安议惟摇唇。
作诗待询采,直质不没真。
此客曰靳禄,栎阳村中民。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叫靳禄的普通村民见义勇为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现实讽刺意味。
开篇用"南山新雪""落日长林"的萧瑟景象烘托氛围。一个赌徒酒鬼(饮博徒)偶然撞见强盗杀人,激于义愤出手相救。这里用"箭如饿鸱叫"的比喻,生动展现激烈打斗场面。被救女子想用金银粮食报答,他却拂袖而去,这个细节凸显其侠义精神。
最精彩的是后半段的社会讽刺:当官府准备表彰靳禄时,却因他"平时品行不纯"而作罢。诗人尖锐指出:官府要求道德完人,却忽视了"杀一警百"的教化作用。这种"求全责备"的做法,反而让社会失去了树立榜样的机会。
全诗通过三个反差制造张力:
1. 赌徒酒鬼与见义勇为的反差
2. 民间颂扬与官府否定的反差
3. 高尚行为与卑微身份的反差
诗人用质朴语言揭示深刻道理:英雄不必完美,善行值得肯定。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发人深省,展现了诗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