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凤拨鵾弦鸣夜永

凤拨鵾弦鸣夜永,直疑人在浔阳。轻云薄雾隔新妆。但闻儿女语,倏忽变轩昂。
且看金泥花那面,指痕微印红桑。几多余暖与真香。移船犹自可,卷箔又何妨。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充满音乐与浪漫的夜晚场景,用现代语言来理解,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1. 音乐的魅力
开篇用"凤拨鵾弦"(可能是古琴或琵琶的雅称)形容乐声美妙,让人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浔阳江头的音乐场景。深夜的琴声如此动人,仿佛把听者带到了古代文人雅集的地方。

2. 朦胧的美感
"轻云薄雾隔新妆"这句很妙,就像现在用滤镜看美人——隔着薄纱看梳妆的女子,既真实又梦幻。后面"但闻儿女语,倏忽变轩昂"说音乐时而像情人低语,时而突然变得激昂,就像现代歌曲从温柔副歌突然转到高潮段落。

3. 细节中的暧昧
下阕出现了更私密的画面:"指痕微印红桑"可能是说女子弹琴时在红色琴面上留下的指纹,"余暖与真香"暗示着亲密接触后的温度与香气。这些细节就像电影特写镜头,充满含蓄的情欲暗示。

4. 随性洒脱的态度
结尾"移船犹自可,卷箔又何妨"最有趣——听着音乐看着美人,诗人觉得"换个位置也行,把帘子卷起来更没关系",这种不拘小节的态度,很像现代人享受音乐时说的"别管那么多,开心就好"。

全词把听觉(音乐)、视觉(朦胧美人)、嗅觉(余香)融合在一起,既有艺术享受又有暧昧情调,最后用潇洒的态度收尾。就像现在年轻人听livehouse时,既欣赏音乐又被氛围感染,最后来句"无所谓啦"的轻松状态。古人用优雅的文字,写出了我们今天依然能共鸣的体验。

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