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横泾草堂
吴中有高士,家傍具区浔。
水石娱幽趣,图书谐素襟。
披轩山翠入,頫槛海云深。
自爱愚名谷,翛然竹作林。
兴来时命翰,宾至或弹琴。
有道还同昔,怀材谅在今。
雾深聊豹隐,风迥更鸾吟。
玉树为家宝,瑶华是国琛。
伫看朱绂贵,宁遂紫芝心。
水石娱幽趣,图书谐素襟。
披轩山翠入,頫槛海云深。
自爱愚名谷,翛然竹作林。
兴来时命翰,宾至或弹琴。
有道还同昔,怀材谅在今。
雾深聊豹隐,风迥更鸾吟。
玉树为家宝,瑶华是国琛。
伫看朱绂贵,宁遂紫芝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苏州横泾草堂的高雅隐士生活,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居住环境(前六句)
诗人用"水石""图书""山翠""海云"等自然意象,勾勒出一个背靠太湖、推窗见山、低头观云的世外桃源。这里的"愚名谷""竹作林"暗用典故(愚公谷、竹林七贤),说明主人故意取个"愚"字来自嘲,实际是位大智若愚的高人。
2. 日常生活(中间四句)
用两个生动场景展现隐士生活:兴致来了就挥毫写字,朋友来访就弹琴助兴。这里"有道""怀材"两句是点睛之笔,说这位隐士和古代贤人一样有真才实学,只是选择隐居不仕。
3. 精神境界(后六句)
用"豹隐"(豹子藏身雾中)、"鸾吟"(凤凰鸣叫)两个比喻,说隐士像珍稀动物一样深藏不露。"玉树""瑶华"指他家学渊源,最后两句点破主旨:虽然朝廷可能等着他做官(朱绂指官服),但他更向往采紫芝(象征隐居)的自由生活。
全诗妙在处处对比:自然与人文、出仕与隐居、外表愚钝与内在才华。诗人通过草堂这个小小窗口,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世界——即便有治国才能,也宁愿选择与山水琴书为伴的清雅生活。这种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