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十五首 其十

衰老百一堪,担头入闹篮。
生涯何所有,弥勒是同龛。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老年人面对生活时的豁达与智慧。

前两句"衰老百一堪,担头入闹篮"像一幅生动的市井画:老人挑着担子走进热闹的集市,坦然接受衰老带来的种种不便。"百一堪"三个字特别传神,既承认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一百件事里可能只能做一件),又带着"这样也挺好"的从容。

后两句笔锋一转,把日常场景升华到哲理高度。诗人自问:我这一生到底拥有什么呢?答案出人意料——原来和弥勒佛共用一个佛龛。这里用弥勒佛的形象非常巧妙:一是弥勒总是笑呵呵的,暗示老人乐观的心态;二是佛龛本是供奉之所,老人却说自己在与佛"同住",把平凡生活过出了禅意。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把买菜这样的日常琐事,写出了参禅悟道的境界。我们看到的不是苦哈哈的老人,而是一位把生活过明白的智者——衰老不可避免,但依然可以挑着担子走进生活;物质或许贫乏,精神却能与弥勒比邻而居。这种"平凡处见真章"的生活智慧,正是这首诗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

释祖珍

释祖珍,俗姓林,兴化(今福建仙游东北)人。尝诣鼓山谒鉴淳禅师,寻参佛心才禅师于东山。佛心移鼓峤,请作首座。佛心去,遂嗣位。住福州鼓山别峰寺,又千泉州法石寺。退隐于夹岭之白水岩而终。为南岳下十五世,上封才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补续高僧传》卷一○有传。今录诗三十七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