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者的心境,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高洁品格的坚守。
前两句写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感慨。"急景"指快速流逝的光阴,"韶颜"是年轻容颜,诗人感叹这些都无法追回,甚至不敢过多回忆。这是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无奈。
中间四句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人生态度。"浮云"象征变幻无常的世俗追求,诗人说这些都已看破;"高节"指高尚节操,表示要坚持年轻时的理想追求。庭院里猿猴偷吃果子,悬崖上仙鹤珍惜高枝,这些画面既写实又充满象征,表现诗人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伴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是对世俗生活的尖锐批判。"轮蹄"指车马,代表忙碌的世俗生活;"红尘"指纷扰的人世间。诗人质问:这样庸庸碌碌的生活到底为了谁?表达了对功利社会的彻底失望。
全诗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通过鲜明的自然意象,传递出超脱世俗、坚守本真的生活态度。诗人用隐居生活的宁静美好,反衬出红尘奔波的虚无,引发读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释延寿
释延寿(九○四~九七五),俗姓王,字仲玄(又作冲玄、冲立),号抱一子。馀杭(今浙江杭州)人。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时,弃吏出家。初礼龙册寺翠岩参禅师,寻谒天台山德韶国师,德韶一见而深器之。先住明州雪窦山。太祖建隆元年(九六○),吴越王钱俶请入居灵隐山新寺。明年,迁永明寺,居十五载。著述颇丰,有诗偈赋咏凡千万言,流播海外。高丽国王遣使赍书,叙弟子之礼。开宝八年卒,年七十二。赐号智觉禅师。徽宗崇宁间追谥宗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