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被壮丽山景吸引,却又感叹无法触及更高境界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写实景:作者走过十里平坦山路,周围青翠的山峦像热情的主人一样迎接着他。"好山迎我"用拟人手法,把山写得亲切可爱,让人感受到作者愉悦的心情。
后两句转入遐想:作者知道更雄伟的九疑山还在云雾深处,但担心山太高难以攀登。这里"天高不可攀"既是写实,也暗喻人生理想难以实现的惆怅。从看到眼前美景的欢喜,到向往更高境界却力有不逮的感慨,这种情绪转折很能引起共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就像在跟朋友聊天。通过"行尽-好山-更在-只恐"的递进,把一次普通登山写得跌宕起伏,让读者既能欣赏美景,又能体会人生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马大同
严州建德人,字会叔。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小官时,以刚介闻。孝宗时每进对,辄陈恢复大计。所历中外要官必求尽职,以洗冤泽物为己任。累官户部侍郎。学者称鹤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