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在会稽泛舟至剡中是时雪迟梅子烟外万枝夹岸幽香不断盖非人间世也友人廉宣仲在四明闻之作子猷访戴图见寄作长短句谢之仍书四绝句于图后① 其一
白玉花开碧玉弯,戴逵溪上谢公山。
若教当日逢斯景,肯道扁舟尽兴还。
若教当日逢斯景,肯道扁舟尽兴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江南泛舟赏梅的绝美画面,充满诗情画意。
前两句"白玉花开碧玉弯,戴逵溪上谢公山"用比喻手法写景:梅花像白玉般盛开在碧玉般弯曲的溪水边,这是戴逵隐居的溪水和谢灵运游历过的名山。诗人通过"白玉""碧玉"的比喻,既写出梅花之洁白、溪水之清澈,又让画面充满珠宝般的光彩。
后两句"若教当日逢斯景,肯道扁舟尽兴还"用典故抒情:如果当年王子猷(王徽之)访戴逵时遇到这样的美景,恐怕就不会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了。这里巧妙化用"雪夜访戴"的典故,反衬眼前景色的迷人——连历史上最随性潇洒的名士都会被这美景留住。
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眼前雪中梅景与历史典故交融,既展现了冬日江南的清雅之美,又传递出文人雅士对自然山水的痴迷。诗中"白玉""碧玉"的色彩对比,"扁舟尽兴"的典故新解,都显示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巧妙构思。
王铚
王铚,生卒年月不详。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世称雪溪先生。高宗建炎四年(1130),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1134)书成,赐名《枢庭备检》。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晚年,遭受秦桧的摒斥,避地剡溪山中,日以觞咏自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