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谢潘寿卿见和二首 其二
新诗清绝俗,想见胸中丘。
飞泉落高峰,风声助飕飗。
又如清庙中,河图见天球。
不惟竦观瞻,玩之可忘忧。
是行何处来,楚尾连吴头。
一杯聊效芹,大似胜茶瓯。
赓我喜雪章,词情和且柔。
久旱民苦饥,重怜来与麰。
勃焉来争春,富哉麰向秋。
吾君德无边,今与和气游。
飞泉落高峰,风声助飕飗。
又如清庙中,河图见天球。
不惟竦观瞻,玩之可忘忧。
是行何处来,楚尾连吴头。
一杯聊效芹,大似胜茶瓯。
赓我喜雪章,词情和且柔。
久旱民苦饥,重怜来与麰。
勃焉来争春,富哉麰向秋。
吾君德无边,今与和气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潘寿卿和诗之美的赞赏,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期望。
首先,诗人赞美潘寿卿的新诗清新脱俗,仿佛能让人看到他胸中的广阔世界。诗中用“飞泉落高峰,风声助飕飗”来形容潘寿卿的诗句,像高山上的飞泉一样气势磅礴,风声也为之助阵,显得格外生动有力。接着,诗人又用“清庙中,河图见天球”来比喻潘寿卿的诗句像古代神圣的河图一样珍贵,不仅能让人肃然起敬,还能让人在欣赏中忘却烦恼。
然后,诗人提到自己从楚地到吴地的经历,并感叹一杯酒虽然简单,却胜过品茶。这里暗含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友情的珍视。接着,诗人提到自己高兴地写下了关于雪的诗篇,而潘寿卿的和诗则显得词情温和,令人感到舒适。
最后,诗人将目光转向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久旱导致百姓饥苦的同情,并希望来年能有丰收。他用“勃焉来争春,富哉麰向秋”来形容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秋天的丰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诗人认为,君主的德行无边,如今与和气相伴,暗示了社会和谐、国家安宁的美好愿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有对友情的赞美,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关切,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