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天台山修道十年的生活,充满了仙气飘飘的自然美景和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前两句交代背景:诗人在天台山隐居了十多年,经常跟着老神仙云游四方。这里的"仙翁"可能是道友,也可能是对山中长者的尊称,共同营造出修仙氛围。
中间四句用电影镜头般的画面展现山中奇景:
- 瀑布像从天上倾泻而下的白雪,永远流不完
- 青翠的山壁像屏风,楼阁就建在洞前高处
- 云雾缠绕着华顶峰,仿佛在寻找神仙坐的马车
- 月光洒满灵溪时,可以亲近水边的海鸥
这些画面动静结合(飞瀑与静山),虚实相生(云中寻仙),用"雪"形容瀑布、"屏风"比喻山势,把自然景观变得既壮观又亲切。
最后两句点明感悟:重新回到这里时,发现了一条新路,穿过赤城山就像直达仙境。"玉府""瀛洲"都是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居所,暗示修行有了新境界。
全诗妙在把修仙体验写得真实可感:瀑布、山色是眼睛看得见的,寻仙、逗鸥是心理感受,最后悟道时的喜悦就像发现新大陆。诗人用寻常景物构建出奇幻的修仙世界,让读者也能想象"住在风景里"的神仙生活。
张无梦
凤翔府人,字灵隐,号鸿濛子。师事陈抟,多得微旨。与种放、刘海蟾为方外友。游天台,登赤城,庐于琼台观。真宗召对,授著作郎,辞之。赐还山,令台州给著作郎俸以养老。有《琼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