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唐朝时交趾(今越南一带)进贡了一种叫"辟寒犀"的宝物,传说能驱散寒气。但诗人用这个典故,其实在说更深的社会问题。
前两句说宝物从远方运到长安,金灿灿的很贵重,但皇帝根本不屑一顾。"眼不看"三个字活画出统治者的奢侈麻木。后两句更有意思:皇宫里春天般温暖,统治者根本感觉不到民间疾苦,而老百姓正在寒风中受苦呢。
诗人用"辟寒犀"这个奢侈品作引子,实际上在讽刺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不关心百姓死活。最妙的是"人未觉"三个字,既写皇宫温暖如春,又暗指统治者对民间苦难毫无察觉。最后一句"外间何处不风寒"道出真相:老百姓处处都在受冻挨饿啊!
这种写法就像今天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批评社会不公一样,既含蓄又犀利。通过一件奢侈品的对比,就把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统治者脱离现实的问题说得明明白白。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