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词
庭院深深春日迟,百花落尽蜂蝶稀。
柳絮随风不拘管,飞入洞房人不知。
画堂绣幕垂朱户,玉炉消尽沉香炷。
半褰斗帐曲屏山,尽日梁间双燕语。
美人睡起敛翠眉,强临鸾鉴不胜衣。
门外鞦韆一笑发,马上行人断肠归⑴。
柳絮随风不拘管,飞入洞房人不知。
画堂绣幕垂朱户,玉炉消尽沉香炷。
半褰斗帐曲屏山,尽日梁间双燕语。
美人睡起敛翠眉,强临鸾鉴不胜衣。
门外鞦韆一笑发,马上行人断肠归⑴。
现代解析
这首《春日词》描绘了一幅春日庭院中的慵懒画面,通过细腻的景物和人物描写,传递出淡淡的寂寞与哀愁。
开篇写庭院幽深,春日漫长,百花凋零,蜂蝶稀少,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柳絮随风飘舞,不受约束地飞入洞房,暗示闺中人的孤寂无人知晓。画堂绣幕低垂,玉炉中的沉香燃尽,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静谧与沉闷。半卷的帐幔和曲折的屏风后,梁间双燕整日呢喃,反衬出美人的形单影只。
下半段聚焦美人形象:她睡醒后蹙着眉,勉强对镜梳妆却虚弱无力。门外传来少女荡秋千的欢笑声,而马上行人(可能是她思念的人)却已断肠离去。这里用对比手法——他人的欢笑与美人的落寞,行人离去与她的期盼,强化了孤独感。
全诗以春日为背景,但不着重写春的生机,反而通过"花落""柳絮""沉香尽"等意象,展现春光流逝中的怅惘。美人形象并非直写容貌,而是通过环境衬托(空荡的洞房、双燕、秋千声)和细节动作(敛眉、虚弱对镜),让读者感受到她被困在华丽牢笼中的孤寂。最妙的是结尾"一笑"与"断肠"的强烈反差,无需直接抒情,已让读者体会到深闺女子被辜负的哀伤。
常某
常某,毗陵(今江苏常州)人。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敕使朱勔置应奉局于平江,搜刮南方奇花异石,民怨沸腾,作蟹诗讥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