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漫兴二首

棹转溪回生面开,此峰竟作别峰猜。
云堆石路迷山脚,忽听鸡声缥缈来。

现代解析

这首《武夷漫兴二首》描绘的是诗人在武夷山游历时的一段奇妙体验。

第一句“棹转溪回生面开”写的是诗人乘船在溪流中穿行,随着船头的转弯,眼前的景色突然变得开阔,仿佛一幅画卷徐徐展开。这里的“生面开”形象地表达了景色变化带来的惊喜感。

第二句“此峰竟作别峰猜”则进一步描写了山峦的变幻莫测。诗人原本以为眼前的山峰是某一座熟悉的山,但仔细一看却发现它其实是另一座山峰。这句诗表现了武夷山山峰之间的相似性和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第三句“云堆石路迷山脚”描绘了一幅云雾缭绕的景象。云雾堆积在山间,遮住了石路,让人看不清山脚的位置,给人一种迷茫的感觉。这句诗既表现了武夷山的神秘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些许困惑。

最后一句“忽听鸡声缥缈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在云雾缭绕的山间,突然传来一声鸡鸣,声音悠远而缥缈。这句诗不仅打破了前文的静谧氛围,也为整首诗增添了生机和趣味。鸡鸣声似乎暗示着附近有人家,让诗人感到一丝亲切和温暖。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武夷山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在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旅途趣事的记录,读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武夷山的独特魅力。

胡炎

胡炎,泰和(今属江西)人。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解试(《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四)。理宗宝庆初入太学(《鹤林玉露》甲编卷六)。今录诗三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