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哀婉的笔调,表达了对一位德高望重官员离世的深切悼念。
前两句写这位谢公(府判是官职)生前不贪恋权位,主动辞去新封的爵位,甘愿做普通百姓。"换得朝衣不称身"用衣服不合身来比喻他不适合官场,形象生动。
中间四句用炼丹药、看尽世事变迁,暗示谢公一生经历丰富。把他比作鲁国灵光殿(象征永恒)突然倒塌,谢家玉树(比喻杰出人才)正值青春却凋零,突出其离世之突然与可惜。
最后两句最动人:忽然听到旧时的乐曲(暗指谢公生前功绩),让人忍不住在石雕麒麟(墓地装饰)前落泪。这里用"衰涕"(老泪)二字,既写哀伤之深,又暗示悼念者自己也已年老。
全诗妙在处处对比:辞官时的洒脱与逝去时的惋惜,生前的显赫与死后的凄凉,往事的美好与现实的哀伤,让读者感受到生命无常的深刻哲理。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