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湖畔的闲适画面,充满文人雅趣和自然之美。
前两句"一帘秋色一堂云,白石滩头坐使君"像一张风景照:秋色像帘子一样垂挂,云朵堆满整个厅堂,一位官员(使君)悠闲地坐在白色鹅卵石滩头。这里用"帘"和"堂"形容自然景物,把秋色和云朵变得触手可及。
后两句"套取桃花为押字,判来山水作移文"最有意思。诗人突发奇想:用桃花瓣当印章(古人签字盖章叫"押字"),把山水风景写成公文("移文"是古代官府文书)。这种把自然景物"办公务化"的想象,既幽默又风雅,把严肃的官场事务变成了文人游戏。
全诗妙在把寻常的秋景写得妙趣横生:官员不再正襟危坐,而是与自然嬉戏;桃花、山水这些自然物被赋予公文功能,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将官场雅趣与自然美景融合的写法,展现了古代文人在公务之余的诗意生活态度。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