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
天地同逆旅,春秋比流波。
昨昔乐苦少,今兹忧复多。
美人而离居,其如良夜何。
良夜殊未央,怅言临中堂。
丛兰泫零露,初月扬清光。
我有枯桐琴,爰以托远心。
哀弦徒激烈,愁绝无知音。
太行岂不高,黄河岂不深。
梦魂终不隔,万里还相寻。
昨昔乐苦少,今兹忧复多。
美人而离居,其如良夜何。
良夜殊未央,怅言临中堂。
丛兰泫零露,初月扬清光。
我有枯桐琴,爰以托远心。
哀弦徒激烈,愁绝无知音。
太行岂不高,黄河岂不深。
梦魂终不隔,万里还相寻。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诗,描绘了诗人在静夜中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人用“天地同逆旅,春秋比流波”表达了他对生命旅程的感慨。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与天地同行,而时间则像流水一样不断流逝。
接着,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感受,表达了他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昨昔乐苦少,今兹忧复多”说明诗人过去快乐的时候少,现在忧虑的时候多。
然后,诗人提到“美人离居”,表达了他对心爱之人的思念和远离的痛苦。这种分离使得美好的夜晚更加漫长和孤独。
在描述自己的处境时,诗人用“丛兰泫零露,初月扬清光”来表达自己身处孤独之中,但内心依然保持着纯洁和高洁。
接下来,诗人提到他有一把枯桐琴,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事。然而,“哀弦徒激烈,愁绝无知音”,意味着诗人虽然弹奏着琴,但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情和感受。
然后,诗人用“太行岂不高,黄河岂不深”来表达自然界中的伟大和壮丽。这与诗人个人的渺小和孤独形成对比,显示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
最后,诗人通过“梦魂终不隔,万里还相寻”表达了他对心爱之人的思念和追求。即使相隔万里,他的梦和魂依然能够寻找到对方。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世事、爱情和自然的感慨和思考。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哲思,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孤独、思念和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