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城南有汉景帝庙

城南汉景祠,郁郁依大栗。
婆娑舞巴童,迎神激清瑟。
普土皆王臣,瘴狭犹荐苾。
惟王禘其祖,礼先所自出(从王肃说)。
郡国奉禋祀,我疑章武日。
孔明礼乐材,斟酌得疏密。
儒生许孟辈,会议想奋笔。
惜哉无史官,宪章坐散逸。
罘罳此仅存,取證谅难必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宜昌城南汉景帝庙的景象,并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历史礼制和文化传承的思考。

前四句写景:城南的汉景帝庙被茂密的大栗树环绕,巴地的孩童在庙前欢快起舞,迎神的乐声清亮激越。这里用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民间祭祀的热闹场景。

中间八句转入议论:诗人认为天下百姓都是帝王的子民,即使偏远地区也应虔诚祭祀。他引用王肃的观点,强调祭祀祖先的重要性。接着联想到三国时期,猜测诸葛亮可能参与过这里的礼乐建设,儒生们也曾在此热烈讨论礼制。可惜当时缺乏史官记录,导致这些制度细节失传。

最后两句感慨:如今庙宇建筑虽在,但已难以考证当年的真实情况。诗人流露出对历史真相难以追寻的遗憾。

全诗巧妙地将眼前景物与历史遐想结合,既有对民间风俗的生动刻画,又包含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通过一座古庙,展现了中华文化中"礼"的延续与失落,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