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易惟效观察之蜀中同李司理作八首 其八

歌罢骊驹散夕氛,天涯何处怅离群。
猿啼骆谷千峰雨,马踏蚕丛万岫云。
大树尚留严武碣,小桃偏护薛涛坟。
眉山伯仲衔知久,唱和能令越客闻(谓苏以修伯仲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深情的送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对蜀地风光的想象。

前两句写离别时的氛围:酒宴结束,送别的歌声消散在暮色中,想到友人即将远去天涯,诗人因分离而惆怅。"骊驹"是古代送别时唱的歌,"夕氛"指傍晚的雾气,烘托出忧郁的情绪。

中间四句通过想象描绘蜀道艰险和蜀地古迹:友人将经过猿猴啼叫的骆谷(蜀道险要处),穿越雨雾笼罩的群山;踏过蚕丛(传说中蜀地最早的君王)开辟的云雾缭绕的山路。那里还保留着唐代严武(蜀地官员)的碑刻,薛涛(唐代女诗人)的坟茔被桃花温柔环绕。这些意象既展现了蜀地特色,也暗含对友人旅途的牵挂。

最后两句转到现实中的文人交往:提到苏以修兄弟(眉山是苏轼故乡,这里借指)长期欣赏诗人的才华,他们的诗歌唱和(互相赠诗)连远方游子(越客)都能听到。这既是对当下文友关系的肯定,也冲淡了离别的伤感。

全诗将离愁、旅途想象和历史人文交织,既有"猿啼千峰雨"的壮阔画面,又有"小桃护坟"的细腻温情,最后回归文人相知的温暖,情感层层递进又收放自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