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塞送陈季立防秋

朔风边月蓟门秋,画角呜呜百尺楼。
自著戎衣频上策,三年不起别家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边疆将士在秋天的情景,以及他们长期离家、无法与亲人团聚的愁绪。

首句“朔风边月蓟门秋”描绘了边疆的寒冷与萧瑟。朔风指的是北风,边月是边疆的月亮,蓟门是古代北方的边关。这一句通过风、月、地名,勾勒出一幅荒凉、寒冷的边疆秋景,让人感受到边疆的艰苦环境。

第二句“画角呜呜百尺楼”进一步渲染了边疆的紧张氛围。画角是古代军中用来发号施令的乐器,呜呜的声音传递出一种悲壮的氛围。百尺楼则是边关的高楼,象征着将士们守卫边疆的职责。这一句通过画角的声音和高楼的形象,表现了边疆的紧张与严肃。

第三句“自著戎衣频上策”写到了将士们的生活状态。戎衣是军装,频上策指的是频繁地参与军事谋划或行动。这一句表现了将士们长期穿着军装,忙于军务,几乎没有闲暇时光。

最后一句“三年不起别家愁”点明了将士们内心的情感。三年是泛指长时间,不起别家愁意思是无法摆脱对家乡的思念。这一句揭示了将士们虽然身处边疆,为国效力,但内心却始终牵挂着家乡和亲人,长期的离别让他们感到深深的愁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边疆的艰苦环境和将士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们长期离家、无法与亲人团聚的愁绪。诗词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边疆将士的艰辛与无奈,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忠诚与奉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