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岁暮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首联“暮景飞腾足叹嗇,强扶蒜发斗霜华”,写出了黄昏时分的景象,诗人感叹时光飞逝,自己已到暮年,白发如蒜,与霜华(霜的白光)相映。这里用“飞腾”形容时光的快速流逝,用“斗霜华”比喻自己与岁月的抗争,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无情的无奈。
颔联“罨头欲掩栖瓶雀,遮尾难邀赴壑蛇”,继续用生动的比喻来描绘自己的境况。诗人想要掩盖头上的白发(罨头),就像想要遮住在瓶中的雀鸟一样,但终究难以掩饰;而想要遮住尾巴(遮尾),就像想要邀请已经奔向山谷的蛇一样,也是徒劳。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力感和对衰老的感慨。
颈联“点砌残花虚掩冉,摇窗瘦竹故欹斜”,转而描写周围的景物。残花点缀在台阶上,虽然美丽但已凋零;瘦竹在窗边摇曳,虽然清瘦但仍保持着斜倚的姿态。这里的“虚掩冉”和“故欹斜”既是对景物的描写,也暗含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悟,即使美丽的事物也会凋零,但生命依然以其独特的方式存在。
尾联“闲身赢得真无事,拨动炉灰兴未赊”,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虽然时光流逝,但诗人却感到一种闲适自得的满足。他拨动炉灰,享受着这份宁静与闲适,兴致依然未减。这里的“兴未赊”意味着诗人对生活依然充满热情和兴趣,即使年老,依然能从中找到乐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岁暮景象的描绘和对自身境况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语言优美而富有哲理,既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传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钱曾
(1629—1701)江南常熟人,字遵王,号也是翁。贯花道人、述古主人。少学于族祖谦益,深受赞赏。所居述古堂,多善本书。绛云楼失火后,所余书籍及谦益之诗文稿,均归述古堂。所撰《读书敏求记》,于板本原委,叙述甚详。又为谦益《初学》、《有学》两集作注。另有《述古堂书目》及《怀园》、《莺花》、《交芦》、《判春》、《奚囊》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