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民女

吴民嗜钱如嗜饴,天属之爱亦可移。
养女日夜望成长,长成未必为民妻。
百金求师教歌舞,便望将身赡门户。
一家饱暖不自怜,傍人视之方垂涎。
朱门列屋争妍丽,百计逢迎主人意。
常时疏弃自悲啼,一旦承恩多妒忌。
古人怕为荡子妇,夜夜孤眠泪如雨。
今人甘为贵人妾,得意失意花上月,
荡子不归宁空房。主人喜怒多不常。

现代解析

这首《吴民女》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古代底层女性被物化的悲惨命运,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金钱对人性的扭曲。

全诗用对比手法展开:开头写吴地百姓爱钱如命,连亲情都能牺牲。父母养女儿不是出于爱,而是当成投资品——花钱请老师教歌舞,只为把女儿卖个好价钱。这家人靠女儿卖身吃饱穿暖,旁人却眼红他们的"成功"。

中间部分像镜头切换,展现女儿进入豪门后的生活:她们像货架上的商品争奇斗艳,拼命讨好主人。平时被冷落时独自哭泣,得宠时又要提防其他女人的嫉妒。这里用"朱门列屋"和"花上月"的华丽意象,反衬出她们如笼中金丝雀的实质。

结尾最扎心:古人宁愿嫁给漂泊的浪子,至少能保持尊严;现在的女子却抢着做权贵的小妾,把命运交给反复无常的主人。最后两句像一声叹息——浪子不归顶多独守空房,而主人的喜怒无常却可能要人命。

全诗没有一句直接批判,但通过"百金求师""赡门户"等细节,暴露出把女儿当摇钱树的残酷;用"争妍丽""多妒忌"展现女性内部的互相倾轧。最讽刺的是,诗中"傍人垂涎"的描写,说明整个社会都默许这种吃人游戏。诗人用白描手法,让读者自己品出其中的血泪。

陈润道

陈润道,天台(今属浙江)人(《宋诗纪事》卷七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