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边黄昏图景,通过四个镜头展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开篇用"柳边茅舍"和"渔矶"两个元素,立刻勾勒出江村生活的朴素画面。柳树柔枝低垂,茅草屋简朴自然,渔人常坐的矶石静静伫立,共同构成乡野生活的底色。
第二句镜头转向水面,用"轻禽贴水飞"的灵动姿态打破静谧。一个"贴"字巧妙写出鸟儿飞掠水面时轻盈的姿态,仿佛能看见它们的翅膀轻点水波荡开的涟漪。
第三句突然拉开视野,用"千顷"展现开阔江面。将夕阳下的江水比作"秋练",既写出水面的平整光滑,又暗示秋日江水特有的清冽质感。"净"字更是点睛之笔,突出天地澄澈的意境。
结尾笔锋一转,由静景引入动态。一叶扁舟的出现让画面顿时生动起来,"谁家"的设问引发遐想,既保留神秘感,又让读者自然代入归家渔夫的视角。小舟与辽阔江面的对比,更显人在自然中的渺小与从容。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近景的茅舍柳枝,到中景的飞鸟,再到远景的浩瀚江面,最后聚焦于移动的孤舟。通过这种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的视角转换,在静态画面中注入动态生命力,让人感受到黄昏时分万物归息的宁静美。
方汝疆
方汝疆,字南夫,繁昌(今安徽繁昌西北)人。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进士,不乐仕,归教授乡里,从学者甚众。清康熙《繁昌县志》卷一○有传。今录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