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爱国志士看到国家遭受外敌入侵时的悲愤与无奈。
前两句描写了战火从边境蔓延到家乡的突然性——"刚听说战火烧到辽阳,转眼就看到兵器堆满故乡",用强烈的画面感表现战事的紧急和残酷。
三四句是诗人的愤慨:有志之士白白浪费了青春年华,而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员却辜负了国家的重托。"虚捐"和"深负"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的失望。
五六句转向个人感慨:在这动荡的时代,个人命运就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只能徒然伤心。用"空搔首"和"枉断肠"生动表现了无能为力的痛苦。
最后两句借用王昭君的典故讽刺时政:诗人讽刺朝廷宁愿花钱求和也不愿全力抗敌,就像当年汉元帝宁愿用黄金赎买和平也不愿赎回王昭君一样。这个典故暗示朝廷的软弱政策终将酿成大祸。
全诗情感由外而内,从国家大事写到个人感受,最后用历史典故点题,层层递进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当权者无能的强烈不满。语言直白有力,比喻生动贴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