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秋日旅馆中与友人分别的场景,充满了孤独与离愁。下面用简单的话分析它的魅力:
1. 孤独的旅途画面
开头用"秋塘""独搔"勾勒出荒凉环境,大雁的鸣叫更显孤寂。就像现代人独自在陌生城市,听到火车鸣笛时的怅惘。
2. 命运的无常感
"故关何处重相失"说重逢遥遥无期,"碧落有云"暗示理想虽高却难触及。如同今天我们与好友分别时,明知未来难聚却仍要安慰"下次再见"。
3. 书信的遗憾
"旅宿去缄"写想写信又怕加深思念的矛盾心理,就像现代人编辑好微信又删除的纠结。
4. 自由的渴望
结尾"金笼好羽毛"最动人:看似羡慕笼中鸟的华美,实则是用"肠断"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就像当代人面对稳定工作与内心梦想的挣扎。
全诗用雁、雪、云等自然意象,把离别愁绪写得既真实又含蓄。最厉害的是最后两句——表面写鸟,实际是旅人在雪中独行时,突然对笼中鸟产生的复杂共鸣:我们何尝不是在生活枷锁与精神自由间徘徊的囚鸟?这种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正是古诗打动现代人的关键。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