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庚午八月游东西天目,略穷其胜,潇然有出尘之思
西风一夜收残雨,吹开万重深窈。
印屐苔秾,沾衣雾冷,岚色葱茏晴晓。
行吟恣眺。
早足底云稠,指端峰小。
徙倚鸿濛,十年尘土顿然埽。
婆娑千仞树古⑴,料知阅世久,兴废能道。
虚谷延秋,层岩吐瀑,和入閒讴孤啸。
余情渺渺。
似梦入仙源,身归琼岛。
证取重来,但愁云路杳。
印屐苔秾,沾衣雾冷,岚色葱茏晴晓。
行吟恣眺。
早足底云稠,指端峰小。
徙倚鸿濛,十年尘土顿然埽。
婆娑千仞树古⑴,料知阅世久,兴废能道。
虚谷延秋,层岩吐瀑,和入閒讴孤啸。
余情渺渺。
似梦入仙源,身归琼岛。
证取重来,但愁云路杳。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秋天游览天目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上片(前半部分)描绘雨后初晴的山景:
- 开头说西风一夜吹散了残雨,让深山显得更加幽深。这里用"万重深窈"形容山势连绵、深邃神秘。
- 接着写脚下是浓密的青苔,衣服被冰冷的雾气打湿,但晨光中的山色青翠可爱。"葱茏"二字特别生动地写出了山林的生机。
- 作者边走边吟诗,尽情眺望,很快就走到了云雾缭绕的高处,远处的山峰在指间显得那么小。"足底云稠"这个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作者站在云海之上。
- 最后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徘徊,十年来积累的世俗烦恼一下子都被洗涤干净了。
下片(后半部分)转入对山中古树的感叹和遐想:
- 先写看到千年古树,想象它一定见证过无数世事变迁。"兴废能道"是说古树如果能说话,一定能讲述很多历史故事。
- 然后描写山谷回荡着秋声,悬崖上瀑布飞泻,与自己的歌声、长啸声交织在一起。"延秋"、"吐瀑"这些动词用得很巧妙,把自然景物写活了。
- 接着说自己产生了一种飘渺的情怀,好像进入了仙境,来到了蓬莱仙岛。"仙源"、"琼岛"都是比喻这里美得不似人间。
- 最后说虽然想以后再来,但担心找不到这条通往仙境的路了,表达了对这次游历的珍视和留恋。
整首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把雨后山景写得清新脱俗,特别是"足底云稠,指端峰小"这样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
2. 通过古树、瀑布等景物,把自然和历史联系起来,赋予景物更深的内涵。
3. 最后流露出的"既想再来又怕找不到路"的矛盾心理,特别真实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经历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