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夜行

夜色趁行舟,空江蒙薄雾。
秋虫尚有声,切切随我去。
感物念所思,路远知何处。
寒雁起天末,关山岁将暮。
霜倾楚国花,风剪淮河树。
摇落遍人寰,月明如我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乘船远行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旅人的孤独与思念。

开篇“夜色趁行舟”直接点明时间(夜晚)和事件(乘船赶路),用“趁”字暗示旅途的匆忙。江面空旷,薄雾朦胧,营造出寂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这时秋虫的鸣叫声一路跟随,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和旅人的孤单。

听到虫鸣,诗人触景生情,开始思念远方的人。但“路远知何处”透露出迷茫——路途遥远,甚至不知道所念之人在何方。抬头看见大雁南飞,想到岁月流逝(“岁将暮”),更添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霜倾楚国花,风剪淮河树”用生动的比喻写秋意:寒霜摧残了楚地的花朵,秋风像剪刀般削落淮河岸边的树叶。这两句不仅点明地域跨度,更通过“倾”“剪”等有力动词强化了秋天的肃杀感。

结尾“摇落遍人寰”将秋景扩展到整个人间,而“月明如我素”是点睛之笔:万物凋零中,唯有明月依旧皎洁,如同诗人始终如一的清白心境。这里月光成为诗人精神世界的象征,在萧瑟秋夜中保持着一份澄澈与坚守。

全诗以行舟为线索,将虫鸣、雁阵、霜风、落叶等秋夜意象串联起来,情景交融。看似写景,实则抒怀,在苍凉的秋意中寄托着对远人的思念、对时光的感慨,以及身处逆境仍保持高洁品格的自我期许。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强,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