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湘校试通州卷用东坡监试韵赋诗见示倒韵和之
疏室过清风,午梦初回枕。
失笑少年事,欲语口还噤。
束发受章句,眼光入椠锓。
偶弄嫫母姿,爱者忘陋寝。
堂上诸公坐,暗中摸谢沈。
染指天家庖,自许精调饪。
后生思大嚼,过屠来密谂。
函人耻为函,察革视其朕。
奸者侈异服,吾道悲左衽。
泮林十亩地,鸱鸮来集椹。
云中鸟乱群,渊底鱼惊淰。
积阴塞大荒,不寒思之凛。
嗟子刷天马,故步愁踔踸。
水剪双玉瞳,净洗砂石碜。
我为老弃妇,不堪再裹锦。
痛哉卢瑑言,此日霖何甚。
定当置高阁,十羽束为审。
爱兰必锄艾,披麻时见荏。
班固眼如豆,人物混九品。
铁点史公书,佳者拾馀沈。
此语起公兴,斗酒快一饮。
人才荒年谷,储之岁必稔。
逸士涧底松,郁之天所禀。
八百尽孤寒,日思发帝廪。
失笑少年事,欲语口还噤。
束发受章句,眼光入椠锓。
偶弄嫫母姿,爱者忘陋寝。
堂上诸公坐,暗中摸谢沈。
染指天家庖,自许精调饪。
后生思大嚼,过屠来密谂。
函人耻为函,察革视其朕。
奸者侈异服,吾道悲左衽。
泮林十亩地,鸱鸮来集椹。
云中鸟乱群,渊底鱼惊淰。
积阴塞大荒,不寒思之凛。
嗟子刷天马,故步愁踔踸。
水剪双玉瞳,净洗砂石碜。
我为老弃妇,不堪再裹锦。
痛哉卢瑑言,此日霖何甚。
定当置高阁,十羽束为审。
爱兰必锄艾,披麻时见荏。
班固眼如豆,人物混九品。
铁点史公书,佳者拾馀沈。
此语起公兴,斗酒快一饮。
人才荒年谷,储之岁必稔。
逸士涧底松,郁之天所禀。
八百尽孤寒,日思发帝廪。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幽默自嘲的笔调,讲述了一个读书人从年少求学到科举失意的成长历程,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酸甜苦辣。
开头描写夏日午睡初醒的场景,清风穿堂而过,诗人想起年少时埋头苦读的往事,不禁失笑——那时自己像捧着丑女当美人,却沉迷其中不自知。用"嫫母姿"(古代丑女)比喻枯燥的经书,既自嘲又生动。
中间部分用一连串生活化的比喻,道尽科举之路的艰辛:像偷尝御厨的菜就幻想成为大厨,像皮匠检查皮革般战战兢兢备考。更讽刺考场乱象如同"鸱鸮集椹"(猫头鹰占桑树),暗指小人得志。其中"云中鸟乱群,渊底鱼惊淰"的比喻尤为精彩,描绘出科举放榜时有人得意有人失意的众生相。
最后诗人以"老弃妇"自比,痛心才华无处施展,但仍保持文人风骨。用"涧底松"比喻被埋没的人才,用"八百孤寒"指代广大寒门学子,表达了对人才选拔制度的思考。全诗在"斗酒快饮"的豪迈中收尾,既有无奈,又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全诗妙在将严肃的科举话题写得妙趣横生,像"过屠门而大嚼"(经过肉铺空嚼嘴)这样的自嘲,让现代人也能会心一笑。那些"砂石碜眼""裹锦弃妇"的比喻,既接地气又耐人寻味,道出了古今读书人共通的成长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