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刺客豫让的故事,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歌颂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忠义精神。
前两句"知遇恩深一死轻,击衣溅血足心惊"是说: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把生死看得很轻。他刺杀赵襄子失败后,用剑猛砍赵襄子的衣服,鲜血飞溅的场面令人震撼。这里用"击衣溅血"这个具体画面,生动表现了豫让的决绝。
后两句"龙门取合荆轲传,孤负千秋义士名"用了对比手法:司马迁在《史记》里把荆轲的故事写得很详细(龙门指代司马迁),但豫让的事迹却没能得到同样分量的记载。诗人觉得这样对豫让不公平,认为他完全配得上"千秋义士"的美名。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就是那种"明知必死仍要拼命"的悲壮感。诗人用"一死轻"三个字就抓住了豫让的心理——不是不怕死,而是觉得报恩比生命更重要。这种超越生死的忠诚,正是中国传统最推崇的品格。